个人简况:
杜志威,男,博士,助理研究员,中国地理学会会员,2017年6月获中山大学人文地理博士学位,2017年7月加入广州地理研究所,近年来主持和参与的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10多项,其中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和广东省科学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建设专项1项,在《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》《地理学报》、《地理科学》、《城市规划》、《热带地理》等发表文章10多篇,担任《地理科学》、《热带地理》等国内知名期刊的审稿专家。
研究领域与研究方向:城市区域发展和规划,城市增长与收缩,城市经济韧性等
主要成果:
(1)主持纵向科研项目
[1]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,“珠三角收缩城镇经济韧性的空间格局与影响机制研究”,批准号:41801122,2019. 01 - 2021. 12
[2]广东省科学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建设专项,“快速城镇化地区收缩空间的转型与重构——以珠江三角洲为例”,批准号:2018GDASCX-0901,2018. 01 - 2019. 12
(2)已发表期刊论文
[1] Du Z, Zhang H, Ye Y, et al. Urban shrinkage and growth: Measurement and determinants of economic resilience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[J].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, 2019, 29(8): 1331-1345.
[2] 杜志威,李郇.珠三角快速城镇化地区发展的增长与收缩新现象[J].地理学报,2017,72(10):1800-1811.
[3]杜志威,李郇.基于人口变化的东莞城镇增长与收缩特征和机制研究[J].地理科学,2018,38(11):1837-1846.
[4]杜志威,吕拉昌,黄茹.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工业创新效率空间格局研究[J].地理科学,2016,36(03):321-327.
[5]杜志威,张虹鸥,叶玉瑶,金利霞,王长建.2000年以来广东省城市人口收缩的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[J].热带地理,2019,39(01):20-28.
[6]杜志威,金利霞,刘秋华.产业多样化、创新与经济韧性——基于后危机时期珠三角的实证[J].热带地理,2019,39(02):170-179.
[7]杜志威,李郇.收缩城市的形成与规划启示—基于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的视角[J].规划师,2017,33(01):5-11.
[8]杜志威,吕拉昌.广州碳排放与城市发展[J].特区经济,2012(09):51-53.
[9]李郇,杜志威,李先锋.珠江三角洲城镇收缩的空间分布与机制[J].现代城市研究,2015(09):36-43.
[10] 李先锋,李郇,杜志威.快速城镇化地区外来人口入户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——基于2010~2015年东莞积分入户全样本数据[J].地理科学,2019(05):742-749.
[11]秦小珍,杜志威.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村城镇化地区收缩及规划应对—以东莞市长安镇上沙村为例[J].规划师,2017,33(01):33-38.
[12] 刘秋华,杜志威.广东省制造业创新的结构特征与格局演变[J].科技管理研究,2019,39(01):77-86.
[13]李郇,谢石营,杜志威,吴蕊彤.从行政区划调整到同城化规划——中国区域管治的转向[J].城市规划,2016,40(11):72-77+86.
[14]陈乐,李郇,杜志威,隆容君.长株潭一体化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[J].经济地理,2016,36(08):64-72.
(3)著作章节
[1] Li X., Du Z. (2019) Measuring Growth and Shrinkage in a Rapidly Urbanized Area: The Case of Dongguan. In: Long Y., Gao S. (eds) Shrinking Cities in China. The Urban Book Series. Springer, Singapore.
[2]杜志威. 基于人口视角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空间演变与机制[M]//陈广汉.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报告(2012), 北京: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18.
[3]杜志威, 吕拉昌. 广州工业创新活动分析[M]//李江涛. 广州蓝皮书:广州创新型城市发展报告, 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12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