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吴旗韬,研究员,博士,硕士生导师。广州地理研究所副所长,兼任广东省地理学会常务理事,广东省旅游资源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专家委员、国际区域研究协会中国分会委员、《热带地理》编委等。主要从事交通地理和区域可持续相关领域研究。
近年来主持和参与60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及广东省政府重大战略发展研究项目,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3项、博士后基金2项,省市科技计划等10项。提交10多份被国家发改委、省政府采用的重要咨询报告和重大规划,其中6份得到省级主要领导批示并落实,完成《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》、《广东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》、《广东省养殖水域滩涂规划》、《广东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研究》、《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》等多份规划和报告由省政府颁布实施和批复。
先后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、国家发改委和广东省发改委优秀研究成果奖、广东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多项奖励。已在国内外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80多篇,授权专利8项,软件著作权5项。
2010.8– 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
2019.5-2021.5 广东省科学院驻大埔县西河镇上黄砂村扶贫工作队(第一书记、队长)
2012.11-2017.1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(博士后)
2008.10-2009.9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(联合培养博士)
2005.9-2010.7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(硕博士)
2001.9-2005.7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(本科)
研究领域与研究方向:
交通流网络、交通碳排放、区域可持续发展、乡村地理、GIS分析方法及应用
论文
[1] 李苑君,吴旗韬,张玉玲,等. 中国三大城市群电子商务快递物流网络空间结构及其形成机制研究. 地理科学.2021,41(8):1398-1408
[2] 李苑君,吴旗韬,张玉玲,张虹鸥,方顺,金双泉.“流空间”视角下高速公路交通流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——以广东省为例.地理研究.2021,40(8):2204-2219
[3] 李苑君,吴旗韬,吴康敏,王洋,张虹鸥,邹志鹏.“流空间”视角的电子商务快递物流网络结构研究——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.地域研究与开发. 2021,40(02):20-26
[4] 叶玉瑶,张虹鸥,王洋,吴康敏,吴旗韬,陈艳华,杜志威.中国外向型经济区制造业空间重构的理论基础与科学议题.世界地理研究. 2021,30(02):331-343
[5] 李苑君, 吴旗韬, 陈聪, 张玉玲, 张争胜, 张虹鸥. 珠江三角洲海岸线旅游价值评估. 热带地理, 2020, 40(1): 164-174.
[6] 陈伟莲,李升发,张虹鸥,黄越,吴旗韬.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“双评价”体系构建及广东省实践.规划师,2020,36(05):21-29.
[7] Yuling Zhang, Xiao Xiao, Chunhui Zheng, Lan Xue, Yongrui Guo, Qitao Wu.: Is tourism participation in protected areas the best livelihood strate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ty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?,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, 2020,28(4): 587-605
[8] Changjian Wang, Hongou Zhang, Fei Wang, Yuyao Ye, Qitao Wu, Gengzhi Huang. Slash local emissions to protect Tibetan plateau, Nature, 2019. 566: 455.
[9] 吴旗韬, 陈伟莲, 李苑君, 张虹鸥, 周晴.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渔业强省的思考.海洋开发与管理,2019,36(9):84-88
[10] 吴旗韬,李苑君,梁育填.广东省与东南亚海洋渔业合作路径和政策.新经济,2019,(9):28-31
[11] 吴旗韬, 陈伟莲, 杜志威.“串珠成链”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路径.海洋开发与管理.2019,(8):55-58
[12] 吴旗韬.城市网络研究的三个重要方向.中国城市研究.2019
[13] 吴旗韬, 梁育填,李苑君.广东省与东南亚海洋渔业合作路径和政策.决策参考.2019.12
[14] 陈伟莲, 张虹鸥, 李升发, 吴旗韬.新时代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思考——基于广东省评价实践.广东土地科学.2019,18(2):4-9
[15] 陈艳华,张虹鸥,黄耿志,叶玉瑶,吴旗韬.中国-老挝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发展模式与启示——以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为例.热带地理,2019,39(06):844-854.
[16] 叶玉瑶,吴康敏,张虹鸥,吴旗韬,陈伟莲.珠三角新晋跨境制造业企业地理集聚与区位选择.地理科学进展,2019,38(10):1583-1595
[17] 王长建,汪菲,张虹鸥,张新林,叶玉瑶,吴旗韬,金利霞,李增.广东省能源消费的动态演变及其驱动机制研究.资源与产业,2019,21(05):9-19
[18] Wang, Changjian; Wu, Kangmin; Zhang, Xinlin; Wang, Fei; Zhang, Hongou; Ye, Yuyao; Wu, Qitao. Features and drivers for energy-related carbon emissions in mega city: The case of Guangzhou, China based on an extended LMDI model. PLos One, 2019, 14(2): e0210430.
[19] 王洋,张虹鸥,吴旗韬.广州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城市的模式选择及实施路径.城市学刊.2018.39(6):65-69
[20] 吴康敏,张虹鸥,王洋,叶玉瑶,金利霞,吴旗韬.广州市零售业态空间分异特征与机制.热带地理,2018,38(02):196-207.
[21] WU Qitao, FAN Jie, ZHANG Hong-ou, YE Yuyao, The spatial impacts model of trans-strait fixed links: A case study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, China. 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.2017.63:30-39
[22] Qitao Wu, Hongou Zhang, Yang Wang. Optimal location of dry ports in the Pan-Pearl River Delta. ICTTE 2017.
[23] 王洋,张虹鸥,叶玉瑶,吴旗韬,金利霞.广州市社会空间质量的综合评价与分布格局.热带地理,2017,37(1):25-32.
[24] 王洋,金利霞,张虹鸥,吴旗韬, 吴康敏,广州市居民住房条件的空间分异格局与形成机制.地理科学,2017, 37 (6) :868-875
[25] 叶玉瑶,李升发,张虹鸥,苏泳娴,吴旗韬,吴康敏,刘凯.国土开发密度三维综合评估——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.热带地理,2017,37 (1) :43-55
[26] 王洋,张虹鸥,叶玉瑶,吴旗韬,金利霞.广州市社会空间质量的综合评价与分布格局.热带地理,2017,37(1):25-32.
[27] 蓝志威,吴旗韬,周智勇.深圳―中山跨珠江通道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可达性的空间效应.热带地理,2016,36(6):1019-1025.
[28] 吴旗韬.广东建设海洋强省战略研究.海洋开发与管理.2016.11:74-76
[29] 吴旗韬,张虹鸥,陈伟莲.珠三角港口群在泛珠三角内无水港优化布局与配置.广东海洋大学学报.2016.36(5):1-7
[30] 吴康敏,张虹鸥,王洋,吴旗韬,叶玉瑶. 广州市多类型商业中心识别与空间模式. 地理科学进展,2016,35(8):963-974.
[31] 王洋,张虹鸥,吴旗韬. 城市住宅优势度时空分异的一般规律,城市学刊,2016,37(6):23-26.
[32] WU Qitao. Spatial Effects of Different Fixed Links on Accessibility and Regional Economic Linkage in Pearl River Delta. the 11th Japan-Korea-China Joint Conference on Geography.Japan:Sapporo.9:11-14, 2016
[33] WU Qitao. Effectiveness, Spatial and Social Equity of Cross-sea bridges in Pearl River Delta. the 33rd International Geographical Congress,Beijing.2016.8:21-25
[34] Yuling Zhang, Jie Zhang, Yuyao Ye, Qitao Wu, Lixia Jin,Hongou Zhang. Residents’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Behaviors at Tourist Sites: Broadening the Norm Activation Framework by Adopting Environment Attachment. Sustainability. 2016.8 (6):571
[35] 吴旗韬,张虹鸥,孙威,叶玉瑶.基于矢量—栅格集成法的厦深高铁影响空间分布——以广东东部地区为例.地理科学进展.2015.34(6):707-715
[36] 吴旗韬,樊杰,张虹鸥,孙威,叶玉瑶. 跨海通道空间效益模型:以珠江口跨海通道为例.地理研究.2015.34(11): 2061-2072
[37] 吴旗韬.交通基础设施先行,推进中国—东南亚互联互通.热带地理.2015.35(5):618-620
[38] Qitao WU, Hong-ou ZHANG, Wei SUN. The Influence of Xiamen-Shenzhen High-speed Railways on Land Accessibility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. Proceeding of 15th COT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ransportation Professionals.2015.7
[39] Chen Jing, Zhang Hongou, Wu Qitao.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Under-forest economy in Guangdong Province mountain areas.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.2015.7(4):45-50
[40] YE Yuyao, Su Yongxian, ZHANG Hong-ou, LIU Kai, WU Qitao. Construction of an ecological resistance surface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in urban expansion simulations.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.2015.25(2):211-224
[41] 吴旗韬,陈伟莲,张虹鸥,叶玉瑶.南岭生态功能区产业选择及发展路径探索.生态经济.2014.30(2):88-92
[42] 叶玉瑶,苏泳娴,张虹鸥,吴旗韬,刘凯.生态阻力面模型构建及其在城市扩展模拟中的应用. 地理学报.2014.69(4): 485-496
[43] 叶玉瑶,张虹鸥,吴旗韬,陈伟莲,林丽颖.珠江三角洲村镇产业用地整合的策略、模式与案例分析.人文地理.2014.29(2):96-100+75
[44] 陈伟莲,张虹鸥,陈凤桂,吴旗韬. 珠三角城镇群产业升级的城镇空间响应强度研究.热带地理, 2014. 34(4): 544-552
[45] 叶玉瑶,苏泳娴,张虹鸥,吴旗韬. 基于部门结构调整的减碳目标情景模拟——以广东省为例.经济地理,2014,(4):159-165
[46] 叶玉瑶,苏泳娴,张虹鸥,吴旗韬,刘凯. 生态阻力面模型的构建及其在城市扩展模拟中的应用.地理学报.2014,69(4):485-496
[47] 陈静,张虹鸥,吴旗韬. 广东山区林下经济发展初探,林业经济问题,2014.34(3):289-296
[48] Wang, Changjian, Fei Wang, Hongou Zhang, Yuyao Ye and Qitao Wu. China’s Carbon Trading Scheme Is a Priority. Environmental Science & Technology .2014,48(23): 13559-13559.
[49] Wang, Changjian, Fei Wang, Hongou Zhang, Yuyao Ye, Qitao Wu and Yongxian Su. Carbon Emissions Decomposition and Environmental Mitigation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Shandong Province. Sustainability 2014.11: 8164-8179.
[50] 吴旗韬,张虹鸥,叶玉瑶,陈静.珠三角港口体系演化模型研究.热带地理. 2013.33(2):171-177
[51] 吴旗韬,张虹鸥,叶玉瑶,陈静.港珠澳大桥对珠江口两岸经济发展的影响.海洋开发与管理.2013.6:96-99
[52] 苏泳娴,陈修治,叶玉瑶,吴旗韬,张虹鸥,黄宁生,匡耀求.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特征及机理. 地理学报.2013.68(11): 1513-1526
[53] 苏泳娴,张虹鸥,陈修治,黄光庆,叶玉瑶,吴旗韬,黄宁生,匡耀求.佛山市高明区生态安全格局和建设用地扩展预案.生态学报2013.5:1524-1534
[54] 何键芳,张虹鸥,叶玉瑶,吴旗韬.广东省区域创新产出的空间相关性研究. 经济地理.2013.33(2):117-121
[55] 吴旗韬,张虹鸥,叶玉瑶,苏泳娴. 基于交通可达性的港珠澳大桥“时空压缩”效应影响及分析. 地理学报.2012.67(6): 723-732.
[56] 吴旗韬,张虹鸥,陈伟莲.基于多维的广东省交通优势度空间分析.热带地理.2012. 32(6):633-638
[57] 吴旗韬,张虹鸥,叶玉瑶,陈静.西北欧港口体系波动周期研究.世界地理研究.2012. 21(4):23-30
[58] 吴旗韬,张虹鸥,叶玉瑶,陈伟莲.轴辐网络模型在中欧集装箱航线中的应用.中山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.2012.51(6): 131-138
[59] 叶玉瑶,陈伟莲,苏泳娴,吴旗韬, 城市空间结构对碳排放影响的研究进展. 热带地理, 2012. 32(3):313-320.
[60] 叶玉瑶,张虹鸥,许学强,吴旗韬.面向低碳交通的城市空间结构:理论、模式与案例.城市规划学刊.2012.5:
[61] 吴旗韬, 张虹鸥, 叶玉瑶.港口体系演化的影响因素及驱动机制分析. 人文地理. 2011.26(3):106-110
[62] 叶玉瑶, 张虹鸥, 刘凯, 吴旗韬. 珠江三角洲建设用地扩展与工业化的耦合关系研究. 人文地理, 2011,26(4):79-84
[63] WU Q T., ZHANG H-O, YE Y Y., 2011, Optimal Hub Port Locations in China‐Western Europe Container Liner Route. Proceedings of the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Chinese Transportation Professionals. Nanjing. doi:10.1061/41186(421)378
[64] Ye, Y., ZHANG, H. O., WU, Q. T.,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site factors on the expans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, China: By using GIS and remote sensing.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 and Geoinformation.2011. doi:10.1016/j.jag.2011.10.012
[65] 吴旗韬, 张虹鸥, 陈凤桂. 轴辐网络模型及其在交通地理学中的应用. 地理科学进展. 2010. 29(6): 723-730
[66] 吴旗韬,张虹鸥,叶玉瑶.无水港的功能及网络组织形式. 水运科学研究. 2010(4):34-37.
[67] 吴旗韬,张虹鸥,叶玉瑶.集装箱船舶大型对港口体系的影响.水运管理, 2010. 32(3):22-24.
[68] 叶玉瑶,张虹鸥,刘凯,吴旗韬.地理区位因子对建设用地扩展的影响分析——以珠江三角洲为例.地理科学进展,2010.29(11):1433-1441
[69] 陈凤桂,张虹鸥,吴旗韬.我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.人文地理, 2010,25(5):53-58
[70] 陈凤桂,张虹鸥, 吴旗韬. 产业承接地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——以广东省为例. 热带地理, 2010,30(6):638-644
[71] 陈静,张虹鸥,吴旗韬,我国生态补偿的研究进展与展望.热带地理,2010. 30(5):503-507.
[72] 陈凤桂, 张虹鸥, 吴旗韬. 中国财富人群空间分布与流动特征. 经济地理, 2009,29(8):1261-1265
[73] 张虹鸥, 叶玉瑶, 吴旗韬. 广东30年建设用地增长对经济发展的贡献. 经济地理, 2008,28(6):904-908
[74] 张虹鸥,吴旗韬, 广东省饮用水安全现状及对策. 可持续发展通报, 2008. 5(3):11-13.
[75] WU Q T., ZHANG H-O, CHEN F. 2008. A Web-base spati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spatial planning and governance in Guangdong Province [C], Edited by Liu, Lin; Li, Xia; Liu, Kai; Zhang, Xinchang; Wang, Xinhao. Proceedings of the SPIE, 7144, Guangzhou
[76] CHEN F, ZHANG H-O, WANG J, Wu Q T., 2008. Trends and driving mechanism of land-use change of city circle at the Pearl River Delta [C] , Edited by Liu, Lin; Li, Xia; Liu, Kai; Zhang, Xinchang; Wang, Xinhao. Proceedings of the SPIE, 7144, Guangzhou
[77] Dou, Jie,Xiao-zhan Zhang,Jun-ping Qian,Ruihua Liu,Qitao Wu.Intelligence based autoatic det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g of ground collapses using object-based inamge analysis method: A case study inPaitan of Pearl River Delta. in the 1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oinformatics and Joint Conference on GIS and Built Environment. 2008. Guangzhou.
[78] 吴旗韬,张虹鸥.泛珠三角区域竞争力梯度研究.经济地理,2007.27:30-34.
[79] 吴旗韬,张虹鸥,周阳品.传统节事旅游的开发意义.河南社会科学,2007.15:85-87.
[80] ZHU H, LI P, FENG D, Wu Q T., 2006. A study on apperceiving degree of tourism products at world heritage sites in China [M] //Chinese Tourism research Annual 2006. 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 (China); Beijing: 192-202.
[81] 朱竑,吴旗韬.中国省际及主要旅游城市旅游规模. 地理学报,2005.60(6):919-927.
[82] 朱竑,李鹏,吴旗韬,中国世界遗产类旅游产品的感知度研究. 旅游学刊, 2005. 20(5):21-25.
专著
[1] 《广东海洋经济地图》 2012年 参与
[2] 《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——东南亚发展与区域合作》 2018年 参与
知识产权:
专利
[1] 实用新型专利-城市创新型企业的空间分析与选址决策手持设备 (ZL 2020 2 0016481.6)
[2] 实用新型专利-一种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移动手持装置 (ZL 2020 2 0119486.1)
[3] 实用新型专利-一种地理信息设备安装器.(ZL 2017 2 0213381.0)
[4] 实用新型专利-一种环境信息监测系统.(ZL 2017 2 0213364.7)
[5] 实用新型专利-全景相机支架和拍摄装置(ZL 20172 0182864.9)
[6] 发明专利-基于多源遥感影响数据的国土开发密度三维综合评价方法(ZL 2016 1 01613191.8)
[7] 发明专利-建设用地效率空间分布的快速估算方法(ZL 2016 1 0613129.9)
[8] 发明专利-多跨海通道分布区域交通可达性分析方法.(ZL 2015 10788395.0)
软件著作权
[1] 软件著作权-海上丝绸之路历史遗迹内容管理系统V1.0(2017SR116196)
[2] 软件著作权-东南亚旅游景点及线路展示系统V1.0 (2017SR116718)
[3] 软件著作权-海上丝绸之路历史遗迹及线路可视化系统V1.0(2016SR378924)
[4] 软件著作权-对外投资空间决策支持系统V1.0(2016SR378927)
[5] 软件著作权-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地理信息系统V2.0(2015SR170451)
科研项目:
纵向项目
[1] 2021-2024 制度和边界对粤港澳大湾区交通流空间结构影响和作用机制(42071165)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主持
[2] 2020-2021 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生态环境大数据与分析专题“水产养殖业发展与海岸带开发利用”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(广州) 主持
[3] 2020-2021 城市群协调发展理论与统筹机制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参与
[4] 2018-2021 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预警评估模型研究(2018A030313093)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主持
[5] 2018 广东省养殖优势区发展规划(SDYY-2018-14) 省海洋厅现代渔业发展用途省级项目 参与
[6] 2018 地理趣味科普活动走进山区学校(201806020035)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主持
[7] 2017-2020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过程、机制与路径研究(41671128)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参与
[8] 2017-2019 面向东南亚及南太平洋岛国的海洋与渔业合作战略及对策研究(20171705)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科技攻关与研发项目 主持
[9] 2016-2017 广东省创新发展研究院(智库)项目(2016GDASPT-0210) 广东省科学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建设专项 主持
[10] 2016-2020 珠三角产业与城市群创新团队(2016GDASRC-0101) 广东省科学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建设专项 参与
[11] 2016 基于互联网+的地理科普视频创作(2016A070712011)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 负责
[12] 2015-2016 海上丝绸之路信息可视化及地理信息平台建设(2015A020219004)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 主持
[13] 2014-2016 跨海信道效应分析理论方法及评估模型研究(41301132)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 主持
[14] 2014-2015 双跨海通道分布区域交通可达性模型的改进研究及应用(2014T70116) 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 主持
[15] 2013-2015 基于GIS和RS分析的跨海通道效益空间集聚和扩散研究(2013M530065) 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 主持
[16] 2014-2015 地理科普公共平台建设(2014KP000076) 广州市科普项目 主持
[17] 2014 传统村落基础设施完善与使用功能拓展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(2014BAL06B02)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参与
[18] 2013-2015 城镇群空间规划与动态监测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(2012BAJ15B002)子题:城市群开发密度动态评估技术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参与
[19] 2010-2013 生态导向下的地域开发模式与空间协调机制研究——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参与
[20] 2012-2013 广州港建设“无水港”优化布局及政府作用机制研究 广州市科技计划软科学 主持
咨询服务项目
[1] 2019 “广州-深圳-香港-澳门”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政策和机制创新研究 参与
[2] 2018 广东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及管控体系研究子课题 主持
[3] 2018 广东省深化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研究 主持
[4] 2017 广东省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主持
[5] 2017 广东省国土规划 参与
[6] 2017 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资源流动与共享对策 主持
[7] 2016 广东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研究 主持
[8] 2016 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 参与
[9] 2016 创新理念拓展广东区域发展新空间 主持
[10] 2014 广东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 主持
[11] 2014 广东省十三五前期研究—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主持
[12] 2011 广东省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发展研究 主持
[13] 2007 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参与
[14] 2004 河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参与
联系方式:
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先烈中路100号大院之一广州地理研究所710室
邮编:510070
电话:020-37656972
邮箱:wuqitao@gdas.ac.cn